回首谈 “知识改变命运”

本文转自:梅州日报

●淡墨

20世纪70年代末,国家经历“十年浩劫”后百废待兴,培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。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,让年轻人看到了未来,看到了希望,他们读好书建设伟大祖国的劲头十足。

我是1979届高中毕业生,即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毕业生。我所在中学当年毕业的共有7个班200多人,由于前期的学业均被耽误,应届考上中专的甚少,考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。即便如此,我们也从未想过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,因为都是农村的苦孩子,亲历过集体经济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,深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。一年两年甚至七年八年反复重读备考,中专考超龄了,再考大学,直至考上为止。

几十年过去了,当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一晃都到了花甲之年,近几年均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。退休后的生活随意悠闲,同学聚会自然多了起来。同学聚在一起话题总是很多,从青葱岁月聊到退休生活,无所不谈,始终离不开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。

一个外地同学去年刚从其所在城市国资委退休,他很平静地聊起了过往,他说,当年他家里兄弟姐妹多,父母又在农村,吃餐饱饭是奢望,打赤脚上学,衣服是大哥们穿过的。初中高中家里劳动,学校也劳动,正经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很少,学到的知识很有限,脑子里从未有过读大学的概念,是恢复高考后,听了老师那句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激励,才有了用知识去改变命运的想法,开始恶补文化知识。因底子薄,补习了两年才考上普通大专。上大学后,从不敢放松学业,除了宿舍就是教室、图书馆。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国企成为一名技术员,后相继任副经理、经理,再后来国企改革,他亲自执掌,改革顺利完成后,国资委领导赏识他知识全面,把他调到国资委某办公室任职到退休。他很感慨,读大学得到了一份稳定工作,娶妻生子养父母小日子过得安稳;遇到改革,又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
另一位同学,当年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考上中专,后分配到家乡企业,当过技术员、工程师。国企改革下岗后,他牵头拉了几位同事合伙,盘下一间差不多废弃的手工制砖厂,用自己所学的建材机械知识把它改造成新型机械化制砖厂,很快就收到了效果。两年后,又相继开了几间现代化制砖厂,目前他已拥有几家大型连锁建材超市。聊到国企改革,他激动地说,当时读中专就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,上了没几年的班突然企业要转制,全员下岗,人一下子就蒙了,好在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了自己,要不然,真不知前路该怎么走。

还有一位同学是补习三年后考上大专的,他说,商校毕业后分配到商业系统工作。早期商业系统转制后离岗,下岗后很迷茫,认为读了大学又有什么用?还不是照样下岗?如今做苦力又做不过农民工,去私企求职又觉得自己是大学生给老板打工很没面子。一天天在纠结颓废中度过。但终究还是拗不过生活的窘迫,他开始放下面子去私企求职,因自身学的是财计管理,私企急需此类人才,求职很顺利,进入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。几十年时间从公司会计升至公司财务总监,退休待遇在全市企退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以上。现在仍在公司留任。

第四位同学是补习班的同学,比我们大几岁,参加过八年高考,最后考上师范学院。当年他家里很穷,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农村,他家是举全家之力帮他读完大学的。八年时间的不放弃,注定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。大学毕业后,他留校任教,大学教授退休。他很幽默地说:“我比较愚钝,考了八年才考上。但好在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头,有个顽固不化的头脑,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想法:就是改变命运,摆脱贫困只能靠读书。”

我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进入机关工作的,经历了机关机构精简,公务员过渡,干部竞争上岗。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自身知识水平的检验,每一次机会都是对业务能力的肯定。从办公室到职能部门,从文秘岗位到一线执法,三十多年职业生涯里,我除了处理好日常业务外,至少付出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“充电”,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是常态,在继续学习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,以公务员标准要求自己,不断成长为业务型干部服务于社会。

我们几位同学都是农民的子女,虽有起伏的人生经历,但到目前还算过得比较平稳,其间均离不开知识的加持。所以,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,在我们几位同学内心根深蒂固。

如今AI的突起,人才浪费,知识浪费,“读书无用武之地,父母靠打工含辛茹苦供小孩到大学毕业,出来找不到工作,只能又跟父母去打工,或送快递……”等等,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。但我们始终坚信,无论任何时候,无论世界如何变化,国家都需要知识型优秀人才。只要你有知识,有真本事,就一定有用武之地。

Tags: